真是一场混乱。在交出由贾维尔·巴登主演的黑暗电影《老无所依》后,乔尔和纳森·科恩在2008年,让世界大吃一惊地推出了一部新派闹剧——《阅后即焚》。电影讲述了大规模的出轨、试图勒索中情局、失败的跟踪及意外杀人等一系列事件。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充满荒谬交错命运的故事,其中一些愚蠢的角色的命运碰撞——字面意义上的碰撞。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夯实的演员阵容,他们之前都习惯于更为严肃的角色。
就连将这部科恩兄弟的第13部电影视为他们电影作品中的一部异类,庆祝愚蠢为愚蠢而存在,也并不为过。然而,妄下这个结论未免太过草率。首先,仔细看看他们的作品,会发现科恩兄弟实际上早已将描绘愚蠢的角色作为一种标志性风格。其次,在其人物几乎卡通式的愚蠢背后,《阅后即焚》可能隐藏着一幅对现代社会的机智批评。我们来关注一下这对电影大师所呈现的最愚蠢,同时也最讽刺的作品,描绘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白痴治国”
的艺术。让电影明星扮演愚蠢角色:一种科恩风格的热情
或许,我们很容易相信乔尔和以桑·科恩对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演员滑稽化有一种近乎虐待狂的喜好。他们的方法?让这些明星扮演宇宙级的失败者。我们还记得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在《冰血暴》中扮演一个过于善良的警察,卷入一场涉及罪犯的案件,最终闹出血腥滑稽剧。在“科恩电影”最蠢角色家族中,不能不提到《谋杀绿脚趾》中难以捉摸的“老兄”——以及该片中几乎所有角色。
同样,也不能漏提重新演绎《奥德赛》的影片《逃狱三王》中的兄弟三人组。同样话题….
伊桑·科恩的女同公路电影展示了一段精彩预告片和不可思议的演员阵容
Mcfly重返YouTube,谈论他的职场倦怠
“这很愚蠢,但开始时,我讨厌’香榭丽舍大道’”:
Raska谈论那些对他人生有影响的专辑
总之,在《阅后即焚》上映时,科恩兄弟在虚构的人类愚蠢世界方面并不是第一次尝试——有时残酷,有时滑稽——有时两者兼而有之。在2008年接受采访,推广这部新黑色喜剧时,乔尔曾爽快承认道:“我们写过很多愚蠢角色的历史”。但是这部电影具体讲了什么?“喂,俄国大使馆吗?我们有大新闻”《阅后即焚》讲述了一场荒谬的“勒索行动”,目标是中情局。策划这一行动的“天才”?
两个健身房的员工,由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和布拉德·皮特扮演。布拉德·皮特曾告诉路透社,读到自己的角色时感到有些迷惑:“科恩兄弟说他们为我量身定做了这个角色,我不知道应该感到受宠若惊还是被侮辱”。原因很简单,他的角色就像一个宇宙级的笨蛋。自以为捡到了绝密文件(实际上是前中情局分析员的无关紧要的回忆录),他自作聪明地建议同事(麦克多蒙)联系前分析员,试图用这些所谓的敏感材料换取一笔丰厚的报酬。
女同事有意参与——毕竟,谁会支付她那庞大的整形手术费用?当然,一切都以失败告终。勒索的“受害者”恰好是一个性情易怒、表现出色的约翰·马尔科维奇。他在与《帝国》杂志的采访中指出:“影片中没有一个角色是道德高尚的。主人公们要么过于情绪化,要么精神缺陷。他们怪异,自私,自以为是。”他的角色显然不是那种会让“他一生中所抗争的愚蠢者”踩在脚下的人。他嗜酒、开枪毫不犹豫,甚至用斧头对付敌人。
同时,影片还展现了一个超倔的蒂尔达·斯文顿和一个以疯狂乐观态度自居的变态角色乔治·克鲁尼。克鲁尼称之为他“愚蠢三部曲”的完结篇,之前他在科恩兄弟的电影《逃狱三王》(2000年)和《难耐的残酷》(2003年)中也曾饰演过迟钝角色。现代愚蠢的批判
这一群呆子的混合,产生了一个荒唐的故事。没人理解彼此的意图;我们不断在误解和纷争中游走。争执升级,夫妻关系在半空中爆炸,枪声四起。是的,确实一团糟。
“我们学到了什么?”一位中情局高官在影片结束时问道。他的同事有些困惑地回答:“我完全不知道”。似乎在说,《阅后即焚》虽然呈现得像一场迷局,其实没有什么“可理解”的地方。我们只是沉浸在一连串荒谬的巧合中,这种完全的荒诞正是电影的精彩所在。而如果仔细思考,会发现影片或许在传递一个不那么愚蠢的信息。电影用描绘那些只为自己利益的自大狂形象——无论对诚实和基本常识无视——反映了我们社会中急功近利的个人主义。
爱情不忠、极端操纵、好友背叛…讽刺的是,影片中唯一一个真诚无私的人却被枪杀,而他从未做过什么“错事”。别试图在这里寻找道德。根据《阅后即焚》的观点,这种自大“白痴治国”正将我们的社会推向大沉船之中,甚至“不公平”这个概念也将不复存在。而这一点,我们可能并不会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