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食品好市多”:这些仓储式超市在危机中提供了更便宜的选择

关键点
仓储式的亚洲超市可以提供比传统商店低30%的价格。一位专家表示,这一趋势可能会对Coles和Woolworths等大型连锁店构成挑战。这种快速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监管的,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合规性的担忧。饮料的批量折扣和捆绑零食促销使仓储式亚洲超市成为澳大利亚城市日益增长的趋势。与主要街道上常见的传统亚洲杂货店不同,这些商店通常隐藏在工业区。

穿过仓库的卷帘门后,顾客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商品通常陈列在原始纸箱中,而不是有序的货架上。新型仓储式超市专门提供大宗采购选择。图片来源:杨富佳
SBS中国观察到,目前墨尔本大都市至少有六家此类门店,悉尼大都市至少有四家,布里斯班也有类似的门店开业。一些顾客说他们更喜欢这些商店,因为它们的价格更低。一位购物者解释说:“价格更低,只要你能开车,就很容易来购物。”。另一位说:“这里的东西更实惠。

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产品品种。”。一位购物者说,他经常带儿子去仓库超市,希望有更多种类。图片来源:杨富佳
一家仓库式商店的老板Mark Zhang在中国社交媒体应用微信上开始了“团购”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客户开始直接从他的墨尔本仓库收集订单。2023年6月,他决定正式向公众开放仓库。它类似于Costco风格的折扣仓库。

Mark Zhang,墨尔本仓储超市老板
张获得了新的营业执照,增加了几个货架,正式开始了他的实体经营。他的商店集批发和零售于一体,饮料是主要产品。他说:“我们主要按纸箱销售饮料。”。饺子三包售价11.99美元。在其他地方,一包售价约为8美元。我们的大多数产品比传统的亚洲超市便宜20%到30%。”张补充道。Mark Zhang将他的仓储式超市描述为“亚洲食品好市多”,提供散装和零售服务。图片来源:

杨富佳
另一位仓库式超市老板Bill Chen受到了同龄人的启发。他指出,除了降低劳动力和租金成本外,更大的采购量使他们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强。陈解释说:“传统的亚洲超市可能会订购5到10箱,但我们通过订购整个托盘来协商价格。”。客户欣赏可负担性和批量购买选项。一位来自维多利亚州郊区奥克利的购物者说:“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家庭来说,批量购买帮助很大,因为事情进展很快,尤其是有两个年幼的孩子。”

一些消费者承认,批量购买偶尔会导致过度购买。另一位购物者说:“当商品捆绑在一起时,我会问朋友或家人是否想分享。我们一次买很多,所以我们不需要经常去。”。对主要连锁店的挑战?墨尔本应用经济与社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欧阳博士认为,这一趋势可能会挑战传统的亚洲超市和主要的杂货连锁店。仓库式的亚洲超市可能会影响中国社区的Woolworths和Coles。

欧阳博士,墨尔本应用经济与社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选择数据显示,Woolworths的杂货价格已经上涨。6月份季度,包括苹果、胡萝卜、Weet Bix、面包、意大利面、牛奶和牛肉末在内的14种常见商品的平均价格为68.37美元,比三个月前的同类商品贵3.44美元。杨观察到:“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互补的购物模式。从商业角度来看,市场总是竞争激烈的,新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取代旧模式。”。

“中国社区一直接受‘湿货市场’的概念。”阅读更多
澳大利亚最便宜的超市揭晓——不是Coles或Woolies
除了新鲜食品,亚洲也出现了用于日常必需品的仓库超市。他补充道:“我们永远不会回到疫情前低利率或零利率的经济环境。高通胀和高利率将决定未来的主要经济环境。仓库式的亚洲超市将变得越来越精致。”。“更多的家乡风味”随着类似商店的迅速涌现,一些运营商正在转向专业化。陈的仓库专门经营台湾产品。陈说:

“大多数台湾食品(项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使我们成为一家一站式商店。我们目前库存超过1500种。(这)更有家乡风味。”。这种亚洲超市以拥有汽车的中国家庭为目标,旨在满足更大的家庭消费需求。张说:“他们的需求更稳定,客户忠诚度往往更高。”。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流量,张将他的店铺从一个偏远的工业区搬到了离居民区更近的地方,那里的周末高峰客流量现在每天达到500到800人。

台湾食品仓储超市老板Bill Chen认为,竞争力超越了仓储模式。图片来源:杨富佳
同样,陈选择了一个位于食品批发中心的地点,认为这自然会吸引购物者。展望未来,他认为保持竞争力需要的不仅仅是仓库式的模式。他说:“这是关于塑造品牌形象。当人们考虑购买东西时,他们应该想到你。仓库与否不是决定性因素。”。虽然市场增长迅速,但杨警告称,食品安全和保质期管理等监管措施可能滞后。他说:

“仓储式亚洲超市仍处于无序和不受监管的发展阶段。”。“监管往往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只有当这些商店达到一定规模时,监管才会跟上。”阅读更多
“对不起,父母不能接受男性教育工作者”:马因为做男人而失去了理想的工作
他们已经活了40年:在一个乡村小镇经营唯一剩下的中国外卖店是什么感觉